8月30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召开高校医学生急救响应志愿者工作推进会。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袁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委书记游佳琳、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陈文婷、上海中医药大学团委书记万婕等出席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张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我能心急救”志愿者服务队学生志愿者游艺和兄弟医学院校师生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袁明主持。
袁明首先介绍了120城市急救响应行动计划,对高校医学生急救响应志愿者推进工作作动员。该计划聚焦急救黄金四分钟,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急救志愿者调派系统,探索院前急救与社会急救有效衔接与融合的城市急救新模式,将急救援助第一时间送到患者身边,填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的“急救空窗期”,打造一个完整、完善的智能急救链。这项计划面向医学院校招募学生志愿者,在医学生心中点燃“救在我身边”的希望之火,是一次有益的社会急救尝试,也是教育和卫生两大系统共同联手维护市民健康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游艺作为高校急救响应志愿者学生科普导师代表发言,表示能参与120城市急救响应行动计划十分荣幸,希望能尽己所能,发光发热,以提高广大民众急救素养为宗旨,以普及急救知识为根本任务,深入民众传播急救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探索优化急救教学体系与教育载体,为民众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科普、为提升上海城市健康保障软实力贡献力量。
会上对120科普课程进校园的相关课程进行了介绍,旨在建立规范化120科普课程体系,通过培训学生导师授课的方式,在高校内常态化开展120科普培训,让学员掌握现场成人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儿童心肺复苏、婴儿心肺复苏以及气道异物窒息急救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促进急救知识的传播,并鼓励受训学员参与到120城市急救响应行动计划中来,成为急救生存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会人员就医学生急救响应志愿者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及志愿者培训进展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并达成共识。游佳琳表示交医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急救中心联合推进心脏急救技能培训系统化、专业化,不断训练具有专业知识储备、优秀教学能力的导师团队投入培训工作,切实发挥医学院师生作为学校健康科普阵地的主力军作用。张琳表示,作为交医“我能心急救”志愿者服务队的指导教师,会长期开展心脏急救技能培训,将培训人群从高校志愿者扩展到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努力促进急救技能传播,实现目击者施救与 120专业救护的有效衔接。
此前,医学院与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启动实践基地的合作共建,对“我能心急救”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进行了心脏急救技能培训以及导师课程培训。学生导师立即投入教学,成功面向交医的学生志愿者开展了两场心脏急救技能培训并全员纳入城市急救响应行动。
未来,交医急救志愿者队伍也将深化和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战略合作,继续秉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宗旨,以心脏急救为核心,从科普教育切入,不断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学员-导师高效转化,使具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学生导师在高校学生心脏急救培训、远程心脏急救科普平台、西部地区中小学暑期夏令营等方面贡献青春力量,形成推动心脏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